就业新闻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就业新闻 >> 正文

《陕西日报》:厚德育人工程是我们学院的精神底色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17-12-21

                《陕西日报》:厚德育人工程是我们学院的精神底色

12月20日,《陕西日报》以《不忘教育初心回归教育本质》为题,专版聚焦我院深化改革厚德重能取得的成果,即厚德育人工程是我们学院的精神底色,新闻媒体访谈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志华、院长阎平。全文如下: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志华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阎平   

问:贵校实施“厚德育人工程”的背景是什么?

张志华: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谈到高等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时强调,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教书育人。教是手段,育是目的;教是过程,育是结果。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就是培养人才,一要成人,二要成才。  

二是在与众多用人单位交谈过程中,他们的普遍反映都是应将学生的道德品行放在第一位,尤其是作为财经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单位将会从事管钱管物的工作,其道德品性的高低优劣尤为重要,而学历文凭等都在其次。现实表现中,大学生在做人方面似乎也越来越令人担忧。  

三是众多家长反映,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也越来越难教育了,许多不良习惯和毛病他们也解决不了,也没有时间和条件解决。希望在大学期间能接受良好的做人教育和熏陶。  

由此可见,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作为培养高素质财经管理人才的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则是积极响应,率先而为,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育人之路。  

问:厚德育人工程实施情况如何?

阎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顶层谋划。从2013年开始,陆续审慎斟酌出“教书育人,做人做事,够用好用,出人出彩”的治学思路、“做人做事先做人,德能并重德为先”的育人理念以及“认知,养成,技术,技能”的育人重点,推敲凝练出“厚德重能,唯精唯一”的学院精神。同时,还明确提出了以认知、养成为重点内容的“厚德育人工程”。  

(二)试点突破。从2012年开始,一方面在学管队伍中探索“日行一善”“致良知”等试点活动,另一方面,组织人员着手策划工作方案,为厚德育人工程推行完善,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三)逐步推进。2013年,学院提出了“厚德育人工程”,将认知养成教育、道德品行教育、学识技能教育作为育人重点,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扣好德行操守上的“第一粒扣子”。从2014年开始,学院共选派学管工作专职书记、辅导员等30多人,分批赴北京德智通传统文化基地进行培训,参加天津津南区首届中华传统文化公益道德大讲堂等。先后邀请多名在传统文化传播与教育方面的国内知名专家来学院为师生做专题报告。从2012年开始,我每年都会在学生集会和干部职工大会上亲自宣讲中华优秀文化、践行传统美德。2016年6月,学院举办了以“大力践行《弟子规》,全面促进学生行为养成”为主要内容的第三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不同方式,以此来开阔视野,坚定信念,增强信心,提高认知水平,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  

连续5年,给新生免费分发《弟子规》册子;每年新生军训都有以《弟子规》为内容的汇报演出。各班级的每周日晚主题班会收看学习《弟子规》《了凡四训》等中华优秀经典视频。基础课教学部连续五年将自编的《国学经典》教材纳入课程教学计划;经济与金融管理系开设“国学讲座”三年不间断,师生经常交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会。  

2016年11月,学院出台了以学生养成为重点的《“构建厚德育人工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工作方案(试行)》。该方案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入手,包括综合能力和品德修养提升在内的共三大类20个指标,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经过“厚德育人工程”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学院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非判断能力都有明显提升,不正之风和错误思潮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得到有效遏制,出现了教书和育人双赢的良好局面。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已基本养成。主要表现在:主动与老师打招呼的多了,随手乱扔垃圾的少了;排队乘电梯的习惯养成了,不注重仪容仪表的几乎没有了,公开场合勾肩搭背的越来越少了,带食品进教室的现象杜绝了;晚自习越来越安静了,早课迟到率不到1%了,无故旷课现象不存在了,等等。  

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在校园内已蔚然成风。主要表现在:孝亲师长、友善他人;奉献爱心、拾金不昧;刻苦学习、明辨笃行;诚实守信、爱国爱校。  

问:能否谈谈学院党委印发的“厚德育人工程”工作方案基本情况?

张志华:在学院党委“关于印发《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厚德育人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指出:

——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广大师生的价值引领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积极落实对接我院“做人做事先做人,德能并重德为先”的育人理念,进一步提升全院师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实现“德能并重”、能够“出人出彩”,真正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全院范围整体推进“厚德育人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这不仅是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系统工程,而且也将会对我院提升财经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增强财经人才核心竞争力,更进一步在文化传承创新、彰显人文精神、加强社会服务、突出办学特色等方面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我院“厚德育人工程”重点强调对育人对象是当代大学生以养成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强调了对育人主体—教职员工认知和品行方面的教育。主要由五部分内容共同构成。其中:  

“师生认知”是基础,他主要解决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是非辨别、尊礼守规、崇德向善等思想认识问题;  

“学生养成”是重点,他主要解决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综合能力提升、品德修养等综合素养问题;  

“教工品行”是关键,他主要解决教职员工在工作生活中为人师表、行为示范、品德修养等示范引领问题;  

“环境文化”是导向,他主要通过反应学院治学思路和育人理念,以学院标识准确系统应用为标志,营造独特的文化育人氛围;  

“评价考核”是保障,他主要通过建立完整而科学的量化考核体系来准确反应教工的品行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按照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原则,拟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进一步推进以行为养成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作。今年7月对原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进行修订完善,9月初在全体学生中推行,量化考核评价工作同时展开。  

第二阶段:进一步完善“师生认知”的编写工作,启动校园文化标识工作,完善“环境文化”工作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教工品行”及相关评价考核体系的工作。  

第三阶段:2018年3月,全面推行“厚德育人工程”各项工作。  

问:经过一个时期的实施,你有什么样的思考?

阎平:作为一项育人工程,必须要有自身特有的内在逻辑关系,以确保该项“工程”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可持续性。概括起来就是:针对问题导入,坚持方向引领,确保措施跟进,积极组织实施。这四者之间有机统一,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问题导入”,主要是针对青年学生中存在着思想认知偏差、日常行为失范、综合能力欠佳、道德品行弱化等现实,以此为切入点,明确改进的方向和目标。  

“方向引领”,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能够德能并重,实现出人出彩。为此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  

“措施跟进”,就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围绕改进的方向,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组织保障”,就是从具体有形事情着眼、从简单易行问题入手,制定方案,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对象,明确相关要求与阶段步骤,并配套必要的量化考核管理办法。  

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积极倡导践行包括孝、悌、忠、信、仁、义、礼、智等在内的传统美德;继承发扬革命文化与先进文化的传承。通过认知明晰、培养教育、熏陶感染、示范引领以及量化考核等来达到预期效果。  

问:您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体会或感受?

阎平:体会主要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贵在坚定。就是坚定回归教育常识、回归教育初心、回归教育本分、回归教育梦想不动摇!坚定全面推进“厚德育人工程”的决心不动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要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思考,不断补充、完善和提高。还需要结合实际、潜心研究,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育人之路。  

贵在坚持。就是坚持实施“厚德育人工程”的劲头不松懈!作为一项育人大业,不可浅尝辄止,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设计,系统谋划,认真组织,扎实推进,不断完善。作为一项创新工作,允许先行试点,需要鼎力支持;需要共识同步,全员全力,形成合力。  

贵在坚守。就是坚守实施“厚德育人工程”的阵地不放弃!对人的教育工作是一项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在面对仅有三年在校时间和每年新增近3000名大学生的情况下,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始终牢记神圣使命,耐心细致,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要始终坚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人、塑造人方面的强大魅力与生命力。  

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下一步继续努力?

张志华:需要从改变以下四个方面的现象发力:

一是要求与执行效果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学生的认知程度不同,表现在日常养成习惯上的差距。提倡先进,鼓励中间,带动后劲的工作力度还要加大。一些细节还要完善。  

二是思想认识水平、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帮助个别部学生纠正对此不以为然的情绪,提高学生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把厚德育人工程落实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三是育人机制的广度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把立德和树人两者紧紧地结合起来,在体制机制上要继续加大“工匠精神”教育,既要打好厚德育人的精神底色,又要铸就争当一流的职业技能技术特色。补足教学中的短板,坚持全面发展。  

四是环境氛围的营造还需进一步努力。要在全院范围形成“大宣传”的工作机制和教学氛围。细化有效统一、合理安排的宣传策划,要大张旗鼓地全方位、立体式、不间断地宣传厚德育人的学院特色和学院精神。  

陕财职院厚德育人工程虽然取得成效,仍需继续努力。面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学院党委书记张志华、院长阎平共同表示:我们将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院厚德育人工程将矢志不渝,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他们将下决心改进,下功夫做好,让教育回归本质,让学生终身受益,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职业教育者的力量!  

几点评说:

随着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不忘教育初心,回归教育本质”——“厚德育人工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取得的实效,我们在采访中有几点体会:  

一、他们抓得早,抓得实,抓得准,抓得严。面对复杂的教育环境,他们清楚地看到职业技术学校的大都90后、00后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在溺爱、娇惯的环境中成长,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进入学校后,一些看似见怪不怪的生活行为影响着做人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所以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非常清楚,一定要抓住“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这个根本,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学院实际相结合,在7年前就探索“厚德育人工程”的实践及具体方案。抓得实,实到学生学习生活小细节,从不按时上课到考试作弊等等,改变每个不良习惯的细节,就是品行的提升。抓准抓严,体现在让学生早早懂规矩,守纪律,老师有责任,班级有考核。教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全校师生奖罚并重。所以效果很好。  

二、他们的“厚德育人工程”是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化。在教学中,老师们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做得更丰富,形式方法更多样,有的放矢,很接地气。这也是对家庭教育的补课。面对有些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风、家教、家庭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共鸣。所以让学生在学校知道长幼有序,敬老爱幼,孝敬父母。约束自己不能“疯长”,家规校规都要遵守。这是对社会教育的延伸。提前端正学生进入社会前的品行,养成好公民、好公德、好职工的良好素质。做到遵纪守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三、他们在做实实在在的好事。不是摆样子、花架子、喊口号、图热闹。而是凭着对教育的真情实感,对教育育人的责任担当,探索适合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有班子,有方案,有措施,有要求,有监督。他们真情教书,真情育人,不应付,不浮躁,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程扶正身子,走对路子,打好底子,受用一辈子。  

职业技术教育是平凡的,回归教育本质是可贵的,锐意改革创新是艰难的。不管怎么样,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厚德育人工程”已经在路上!我们坚信,他们一定会持续用力,克服困难,担当到底!   

上一条:《陕西日报》:学院深化改革厚德重能师生谈体会话受益 下一条:《陕西日报》:不忘教育初心回归教育本质(四)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深化改革厚德重能深度系列报道之四---风采篇

关闭